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香港小亨 > 第133章 这年代,苦逼一般的电影人

第133章 这年代,苦逼一般的电影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电影产业与小说产业互相促进,这也并不新鲜。

事实上,莎士比亚的那些小说,中国古典的四大名名著,基本都进行过数以百次影视改编。

香港的武侠电影,古龙剧、金庸剧,这些年影视剧也有数百部了。

不过,小说作品改编影视,真正被全球影视巨头重视那是要等到《哈利波特》、《指环王》电影走红,以及美国的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电影,一部红过一部。那时候,好莱坞的影业巨头空前重视著名小说、漫画版权的影视改编。

到21世纪初,整个文化、娱乐产业,才真正的被视为一个整体。

张少杰手里面的《大唐双龙传》小说版权,站在整个文化娱乐产业链来看,是处于上游产业的。电影、电视剧、游戏、漫画、动漫一切都是小说品牌的衍生产品!

张少杰准备把《大唐双龙传》采用后来的《哈利波特》品牌的那种商业手法进行营销!抢在《哈利波特》成功之前,夺得全版权营销之父的美誉!

《哈利波特》之成功——九成以上的功劳归功于商业运营,等这个品牌做成熟之后,则如同滚雪球一般,能够源源不断的自我造血,聚焦更多人气和关注!

之所以《哈利波特》能够比后来采用类似营销手段的文化产品要成功,也更是因为《哈利波特》是首个尝到甜头,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文化品牌!

《哈利波特》在90年代,没有被改编电影之前,虽然在英国走红,但是也没有红到逆天程度,每册的销量也不过是百万多本。而到了《哈利波特》第一部,被好莱坞改编的大片上映之后,小说版的《哈利波特》迅速被翻译成70多个国家语言,被200多个国家地区销售,7本《哈利波特》总计卖出了3.5亿本之多!

而小说的畅销,也使得《哈利波特》后来的电影版一部红过一部!

这种文化产业——小说、电影、漫画、游戏、周边产品,使用同一个品牌,互相促进、互相增进影响力,实现在整个产业链多个领域共赢,才是文化娱乐产品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张少杰摸着下巴,笑道:“徐克、程小东、袁和平,还有剧组的各位。我忽然有认为,2000万的预算可能太小气!要完就玩大的,现在我银行账面上已经有1400万可用现金,而且还有《摩登保镖》的后续分红,《大唐双龙传》每月的稿酬!这些收益加起来我估计今年以内,会超过3000万。我决定了,能赚多少钱,就支持多少钱!有没有信心,搞出一部能和《星球大战》一般轰动的大片?!”

“什么!?”徐克、袁和平、程小东全部震惊了!

3000万的预算是什么概念呢?现在香港电影行业的龙头嘉禾公司一年拍30部电影,一年的拍片投资是5000万港元!

香港的tvb电视台、丽的电视台一年拍片成本一般也只有四五千万预算!

张少杰一部电影,就抵得上tvb电视台,每年电视剧总投资大半年的预算。

这种完全不把钱当钱一般的投资,让众人感觉到——简直是一名疯子!

电影行业,还从没有这样,不考虑收益,仅仅考虑电影的口碑,以及名誉的!

见到众人震惊,张少杰还觉得不过瘾,笑道:“下面,我决定在固定片酬的基础上,徐克、程小东、袁和平,你们每人还有2%的票房分红。林青霞、吴岱融、万梓良,每年1%的票房分红。最后,5%的票房分红,由剧组其他人平均分配!无论电影是赚是亏,只要拍的好,我说话都算话的!”

这一般豪气的许诺好处。

这不但是徐克、程小东、袁和平等人感觉到万分的感激。而林青霞、万梓良、吴岱融,更是觉得来拍《大唐》果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张少杰不断追加投资,总成本3000万港元,哪怕保守估计,全球票房只有四五千万港元的话,各人分红也将多则七八十万,少则三四十万。哪怕是剧组一般的打杂的,到时候也能有几万的分红,这么阔气、豪爽大方的老板,谁不喜欢呢?

试看过这几天刚刚拍出来的镜头之后,张少杰满意之极,同时也对剧组的实力充满信心!

时间已经11点钟,张少杰与剧组众人,直接在片场聚餐,人手一盒的盒饭,也没有区别。

当然了,《大唐》剧组的盒饭,是从附近大饭店订做,每盒成本都达到30港元,看来包装简陋,但是实际上口感并不下于酒席佳肴。

这年头的电影工作者,人均收入比普通行业的职员要低多了!香港很多普通行业的职员,已经能够每年赚1万港元以上的年薪,并且工作比较稳定。

而嘉禾的明星,也许能够赚十万以上年薪。

普通的龙套演员,或者是剧组打杂的,一年只能有三四千的收入。

当然,一般拍戏时,剧组是提供免费伙食的。片场不得志的电影人,拍戏时,吃剧组提供免费伙食,再将微薄的片酬,用于养家糊口。

这年代的底层电影人十有八九,混的比较寒酸。也正是经济上普遍穷困,收入也不稳定,所以香港稍微正当一点的职业,都歧视影视行业的从业者。

对于《大唐》剧组的成员来说,宝龙公司的老板,以及电影的投资方张少杰,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大善人!

张少杰不禁心中叹:“这点小恩小惠,就让这些剧组成员感动成这样?收买人心的成本,也太廉价了!”

事实上,要以90年代的电影行业,几百万上千万成本的大片时代来看,这一点投入根本不算上什么。仅仅是因为,此时电影人长期拍几十万,上百万成本的小制作电影,苦逼惯了,找到一个稍微大方一点的老板,就觉得遇到慈善家一般感恩!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