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两汉往事 > 第十六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

第十六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介绍到此,也许有人会产生疑惑。匈奴突然南下,刘恒仓促间何以能组建这么个庞大军团前去应战?

汉文帝时期,朝廷常规军约在七十万左右,京城南北大营合计二十来万,地方驻军加起来约有四五十万。

这个数字虽然很庞大,但能随时送上战场的并没有这么多。

首先,关路隘口的驻军是动不得的。比如荥阳,平时驻军约十万,遇紧急情况最多能抽出来五万人就很不错了,因为这个地方如果人数太少,难免会使一些不安生的诸侯蠢蠢欲动。至于北方诸郡的驻军就更别提了,虽然在紧急时刻会在这些地方抽调人手过来帮忙,但不能全指望这些人。因为他们本就处在阵地的最前沿,匈奴人有事没事跑去骚扰,已让这些人疲于应付了。

其次,各地驻军在短时间内也赶不过来。别忘了,汉军的主力是步兵,等他们提两条腿从边防线上跑到京城,黄花菜都谢了。至于各路诸侯的军队,就更没指望了。这些年来,朝廷防贼一样防着这些人,不断削弱其兵力,到目前为止,很多人都快被弄成了光杆司令,抓个逃犯都很吃力,别说领兵打仗了。纵然如此,刘恒还不忘在第一时刻让他们过来帮忙,一则多个蛤蟆二两气;二则让他们亮亮家底,免得有人浑水摸鱼。

说白了,朝廷在短时间内能动用的兵力,也就京城南北大营及附近的一些兵力,总人数不会超过三十万。那刘恒的四十五万人是怎么凑足的?多出的十五万人可不是小数目,一二十天里就莫名其妙地冒了出来,着实令人费解。

然而,当我们层层剥开包裹真相的外衣后,就会突然发现,刘恒捣鼓的这个数字一点也不夸张,甚至可以说是合情合理的。

之所以会有这么过效果,得益于西汉的兵役制度。

汉继秦制,规定不份贵贱,男子20岁在官府登记,根据“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从23岁起正式服役,役期一般为2年,一年在本郡县,称为“正卒”;另一年到边郡戍守或到京师守卫,称为“戍卒”,如遇战争需要,须随时应徵入伍,直到56岁止。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全民兵役制。

并且汉初军训制度较为严格,除演练射御、骑驰、战阵之外,每年秋季都进行教阅,又称“都试”。边郡则常由太守亲自组织实战演习——“将万骑,行障塞,烽火追虏”。

有了这两条制度,想凑足四十五万有实战经验的大军,简直易如反掌,只需要查查户籍簿就行了,方便快捷。

记得央视大剧里有这么一个场景,汉武帝后期,曾走访民间,一眼望去,满大街都是缺胳膊断腿的老百姓。观此场景,武帝悲痛欲绝,留下来一道影响深远的诏书——“罪己诏”。那部电视剧上映时,有人问我,匈奴人没来京城肆虐啊,何以弄的满大街残疾人?问题的症结就在那条兵役制度上,因为所有男人都是兵,有的现在是,有的曾经是。十几年恶仗打下来,所有人都有机会上战场。只要上了战场,变成个残废就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但不管怎么说,刘恒凑足了这么多人,开去了前线。

稽粥这个人也挺有意思。他打掉彭阳后,并没把目光投向长安,反而下了一道命令——回攻固原(固原在彭阳之北)。

这道命令让身边的中行说极尽抓狂。尽管他费尽口舌,还是没能把稽粥给拉回来。就这么一折腾,为刘恒“争取”了二十多天备战时间。

也许有人会疑惑,明明都快到刘恒的家门口了,为何扭头又跑了回去?难道是闲的没事干,完全在瞎溜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