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现神迹
2017-06-24 作者: 为花做和尚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现神迹
两天后一大早,天还只蒙蒙亮,离蒲州城不远的普救寺中,就已经陆陆续续进了香客,还好寺中僧人早有准备,预先各就各位,开始迎客。 23US.最快
等到天光大亮,寺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竟然开始显得拥挤起来,寺中僧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同时到来,虽然主持方丈昨晚便提前做了安排,但僧众们仍然觉得人手紧张,有些手忙脚乱。
众多香客之中,除了平民百姓之外,蒲州城中大大小小的商户、官员也都聚集一堂,只不过这些有钱有势的人都被安排在偏殿中等待,不用在外面和百姓们拥挤在一起。
古上洪算是到得比较晚的,还好有几个古家护卫开路,他好不容易挤到了偏殿之中,刚想喘口气,竟然发现通判大人黄勇、同知大人海清流等大大小小的蒲州官员早就坐在了里面。
古上洪顾不上休息,急忙上前准备行礼,却见黄勇起身对他道:“岳丈啊,快来见过知州赵大人!”古上洪这才注意到主位上坐着一个矮矮胖胖的中年男子,虽然一身便装,却气势很足。古上洪是何等精明之人,立刻明白了此人必是昨日刚刚到任的新任蒲州知州赵延年,急忙上前见礼。
高杰等人也混在了殿外的百姓里,这种状况可以说他们一手安排,见来了这么多人,大家伙甚有成就感。
自从前天晚上高杰做了安排之后,大家便开始了行动,第二天在蒲州城中就出现了一个传闻:“明日火神祝融福临普救寺!”
火神虽不是什么大神,但是在蒲州百姓心目中,这尊菩萨可是负责恩赐火明和财富的神祗,同时还是使家族兴旺的保护神,比后世人对财神还要看重。
所以,火神福临普救寺,当然是一件重大事件了。虽然也有人半信半疑,却也不敢错过,于是浩浩荡荡的蒲州百姓早今日都齐聚在了普救寺之中。
高杰很清楚神明对这些古人多么重要,而且古代的很多帝王为了巩固统治或是问鼎皇位,都会把一些自然现象讹传为神迹,什么朱元璋斩蛇起义、什么十八子箴言,其实都是忽悠天下百姓的,如今,高杰也在蒲州城弄了这么一出,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庞记商号开业。
眼见快到午时,百姓们又累又饿,就连偏殿中的官员富商们都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忽听有人大喊一声:“看,火神来了!”
顿时人群骚动起来,赵延年等偏殿中的人也来到了殿外,所有人都仰着脖梗向天上看去。
天空中,本来万里无云,这时却在天边堆积朵朵云团,而且云团颜色越来越深,慢慢变得红彤彤一大片,将天空染得绚烂无比,就像一团团火焰在在天边燃烧,那些些火云的形状千变万化,真就好似有神明在腾云驾雾一般。
每个人的面上都映成了红色,他们惊骇地望着这瑰丽的奇景,心中惶惶,呆立当场。
就在这时,一声悠扬而庄重的钟声响起,普救寺主持方丈慈济大师身披袈裟,手持禅杖,带着寺中长老从正殿缓缓走出,他口念经文,宝相**地来到正殿前的空地上,单手为礼,缓缓跪了下去,拜伏在地上,他身后的高僧们也紧随其后,跪伏于地。
清醒过来的香客们哪还敢迟疑,纷纷五体投地,将普救寺跪了个满满当当,有些挤不进来的百姓在寺外也拜倒一大片。
高杰也装模作样跟着跪倒,心里却暗自钦佩,这慈济大师不但深谙佛理,竟然还真的是个很靠谱的天家。
前天高杰来见慈济大师,让他想个点子,为庞记商号开张弄个什么神迹之类的东东。慈济大师知恩图报,便积极开动了脑筋,不久便想到了火神福临普救寺这个名目,这老和尚在未出家前就博学广文,特别爱研究四季变换,天文地理,出家后也没将这爱好丢掉,仍然潜心研究,乐此不疲。他还因为预先判断许多天气变化,弄了些小小神迹,使普救寺香火比以前旺盛了许多,由此坐上了主持之位。
那天他就算到了今日天空会出现大面积的火云,所以便出了这个主意。
高杰当然一百个同意这个绝妙的点子了,便和慈济大师约定好,他的团队负责散播天现神迹、火神福临的消息,而慈济大师负责作法忽悠。只是高杰心里有些没底,生怕到了时候栽跟头,还另外安排了其他活动,以备不测。
直到现在,高杰望着满天的红云,方才真正对慈济大师心服口服。以前看三国,诸葛亮借东风,也是因为他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如今看来普救寺的慈济大师绝不会比孔明差!
其实,现在这个现象叫“火烧云”,属于低云类,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是由于地面湿气蒸腾,形成了厚厚的云团,加上阳光是七色光混合而成,光线穿越云层时,因为波长关系,其他颜色的光被散射掉落,只有红色和橙色的光穿透出来,映射在天空中、云彩上,形成了绚烂夺目的红色云团,所以火烧云一般发生在雨后。
而昨天蒲州城就难得地遇上了一场秋季大雨,到了今日天气晴朗,湿气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较大,使火烧云的形状更加千变万化起来,于是,神迹便在百姓们眼中实实在在出现了。
蒲州城近几十年还是头次出现火烧云,所有人都敬畏地伏地祈祷,在满天红云下,在“神迹”之前默默许下了千万个愿望。整个普救寺寂静无声,唯有僧侣们的诵经之声悠悠扬扬在空中飘荡。
忽然,大殿后传来一声巨响,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慈济大师连忙吩咐人前去探查,不久功夫,几个僧人端着一个铜盆回到了殿前,将之放在了慈济面前,并轻声将情况方丈做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