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昆早猜到他会有此一问,从兜里掏出本证件递给他,“高就不敢,地方小单位。”
朱警官接过来,看到封皮,眼皮子就跳了几跳,翻开来,一字一句地念到:“邺河日报社,《热点透视》栏目组,特约记者……”
见他看向自己的眼神里写满怀疑,杨昆笑着指指记者证,“上面有我们单位的电话号码,直接打114也能查到,对我的身份有疑问的话,欢迎朱警官打电话到我们单位核实。”
该说的话都说了,至于这位朱警官信不信,会不会真的打电话核实,他一点也不担心。
这本记者证的确是真的,是邺河日报社给予长期合作客户的福利。
所谓的特约记者,其实不在报社的正式编制里,也不享受任何工资待遇,却对外公开承认其记者身份,有不少官员亲属都会借用这种非官方的身份作掩护,以便于外出行事。
自从亲身体会到报纸广告给喜羊羊的名气和人气带来的显著提升之后,杨昆就决定将报纸广告常态化,相关的合作单位中,邺河日报社又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鉴于双方之间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私下里又受了杨昆不少好处,日报社的侯主任就主动示好,帮他办了这么一本记者证,凭这玩意出去招摇撞骗可能还不够格,混吃混喝却一点问题没有。
在派出所工作,平时免不了跟各种各样的假证贩子打交道,证件一入手,朱警官就敢断定,这玩意百分之百是真货。
在传统媒体还占据社会主流的九十年代中期,无冕之王的名头绝不可小觑。
尽管在京城人的眼里,邺河日报这种地市一级的地方报纸影响力相当有限,很多人甚至连邺河市究竟在哪都不知道,不过蚂蚱再也小是肉,人家手里有照片、有录音,这种丑事真要上了报纸,惊动了上面,让领导知道他的辖区给首都的形象抹了黑,他这位副所长也就算当到头了。
一念及此,他就恨不得揪过老汪头顶那几缕杂毛,朝他脸上正正反反地扇上十几个大嘴巴。
见天介提溜着耳朵根警告这帮老混混,防火防盗防记者,一个个答应得倒挺利索,大嘴叉子一张“放心了您呐”,可一到事头上,惹祸的本事那叫一个比一个强,合着爷那点唾沫星子全打水漂了是吧?
狠狠地瞪了老汪一眼,把记者证朝他眼巴前一递:“喏。”
老汪愁得都快哭了,哪敢伸手去接。
干他们这行的,打的就是政策、法规的溜边球,一不怕公安,二不怕工商,就怕流~氓和记者。
有时候,记者比流~氓还流~氓。
大模大样地来了,记者证一亮,“有消费者举报你们这里违规经营,涉嫌欺诈,咱们来了解了解情况,方不方便接受一下采访?”
方便,当然方便。
领到饭馆,嘬顿好的,临了塞个红包,大家都方便。
有时为了与人方便,人家记者干脆就直说了:“大老远来了,给报个油钱(差旅费/住宿费/饭费)呗?”
也有的记者故作矜持,明明想要好处,却遮遮掩掩地不肯开口,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朱警官这样的地方公职人员出面,彼此才方便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