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大宋私生子 > 第175章 慈幼局

第175章 慈幼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第175章 慈幼局

端午节这天,街上的百姓大多换上了新衣裳,各家商铺早就把彩楼欢门装饰一新,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任由百姓选购;

环州是边城,虽然宋夏两国战争不断,但边境的走私贸易从未受战争影响而停止过,之前杨逸也一直没有刻意打击过走私贸易,市井间流入许多西夏的商品,内地商人会到此地来贩卖,因此环州的商贸还是挺繁荣的。

事实上大宋对外贸易一向是顺差,关闭边境榷场,禁止与西夏贸易,这可以说是把双刃剑,伤了西夏,也伤了大宋自己,杨逸个人认为,在军事和贸易都占优势的情况下,对西夏的贸易封锁其实没多大必要。

朝廷关闭榷场,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让他再去打击走私,杨逸就懒得去做了,这样只会使得环州更加萧条。

苏东坡本来在和一些环州的名流士绅饮酒论诗,听说杨逸带着东西去慈幼局看望孤儿后,不知他怎么想,竟带着十来个士绅一齐过来了,还带来了不少物品。

慈幼局位于城南的鸭子巷,院子很大,只是破旧了些,刚刚走近大门,便听到里面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当然,也有哭声。

大宋在每个州基本都设有慈幼局,主要由朝廷拨款运作,也接受一些社会善款,慈幼局的宗旨是:如果贫穷百姓无力养育子女,许其抱至慈幼局,写上出生年月日,局里设有专职的乳娘抚育。其他人家若无子女,可到局里来领养。因此在大宋遇上灾年,贫穷百姓的子女多抱入慈幼局,而成年人也大多被招入厢军,路上很少出现异子而食的惨烈现象。

这种幼儿慈善机构,在大宋之前的朝代没有,宋代灭亡之后,元明两代均未再建,这项措施很能代表宋朝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人性化和完善性。

节日之时,州里的主官一齐来到慈幼局,这是第一次,局长屈凡连忙迎出来,杨逸摆摆手让他免礼之后,问道:“之前本官一直未曾来慈幼局看过,屈局长先给本官介绍一下局里的情况吧!”

屈凡大概也觉得机会难得,连忙说道:“大人,目前局里共有两百一十二个孩子,从刚出生的婴儿到十一二岁大的孩子皆有,其中男三十九,女一百七十三,每月至少要七十贯的费用才能保证局里正常运转,只是……”

“只是什么?你有话不妨直说!”

“不瞒大人,如今局里每个月最多能拿到三十贯拨款,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局里房子破破烂烂,一直也没能修缮一下,这天一下雨,就到处漏水,晚上孩子们连个睡觉的地方也没有,请的乳娘都嫌工钱少,很多人不愿干下去,大人,再这样下去,在下这局长也做不下去了!”

苏东坡皱眉道:“既然如此,之前为何没有上报?本官来到环州也近两个月了,一直未看到有关慈幼局的文书。”

屈凡连声喊冤道:“岂会没有,下官年年上报,月月上报,可这款项一直没有如数拨下来过!”

杨逸望向司户参军曹太平,目光带着询问,曹太平连忙解释道:“大人,慈幼局的文书下官确实接了,但州里的财政状况大人应该也知道,之前连年亏空,哪有那么多钱拨给慈幼局,如今大人知环州,开盐井后府库刚刚有些进项,马上又用于修筑堡砦,半文不剩,下官也只能把慈幼局的文书先压着,打算等下个月府库有了进项,再如数拨下。”

杨逸点点头,没说什么,他一边往里走,一边思量,环州地处边疆,经常要打仗,一打起仗来自然是要以军资为先,指望府库,慈幼局的拨款就很难得到保障。

杨逸进到局里一看,见到里面的孩子确实大都面黄肌瘦,房中被褥床桌破旧,瓦面多有破漏,阳光从破洞射进来,形成一道道光柱,地上也是坑坑洼洼,留着许多雨水打出的小坑。

苏东坡看了一叹道:“本官这个月的俸禄就全捐给慈幼局用于修缮房子吧!”

苏东坡一出口,随他一同前来的士绅便纷纷慷慨解囊,一下子便捐了三百多贯。杨逸明白,指望这些人长期捐款是不行的,慈幼局必须有自己的经济来源,这样才保证今后的开支用度不缺。

局里的孩子男女数量差相差极大,这一点引了杨逸的注意,他向屈凡问道:“局里的女婴占了将近八成,这是怎么回事?”

“回大人,百姓舍不得遗弃男婴,大多只遗弃女婴,而来领养孤儿的百姓,也大多只愿领养男婴,因此局里大部分都是女婴。”

杨逸暗暗一叹,这年头重男轻女的观念是普遍现象,想要一下子改变根本不可能,男孩子可以承接香火,女孩子便成了赔钱货,这个问题杨逸一时也没法可想。

他沉吟了一下说道:“本官的意思是,今后不但要让这些孩子吃得饱,穿得暖,还要让他们读些书,教些手工刺绣之类的手艺活,这样等他们自立之后,至少也能靠自己养活自己……”

“大人!”曹太平犹豫地叫了一声。

杨逸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便说道:“钱的问题我来想办法,这些孤女无父无母,本就是可怜人,若是不教她们识些字,学些手艺,将来出社会后大概也只能为倡为妓。”

众人不好再说什么?连苏东坡也没有再出声,都抱着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

这年头,朝廷能负责把人养活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杨逸还要教这些女孩读书识字,这条额外的开支对他们来说自然是不愿接受的。只是鉴于杨逸的威望,曹太平他们不敢反对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