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网 > 皇宋锦绣 > 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粮食

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粮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风调雨顺,一直都是农民们最大的期望,一旦风调雨水,哪怕是最差的土地,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收成,而丰收,就是农民们活下去的希望。

风调雨顺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一个地方的农民而言,太难太难了,大部分的情况下,浇水,就成为了唯一办法。

这中间,又分成水田,水浇地,还有旱田,水田不用说了,是最肥沃,也是产量最高,根本就不会缺水,水田形成的原因,或者是在南方地区,大量降雨和径流形成的。

或者就是在北方,靠近湖泊河流形成的,只要湖泊和河流不干涸,他们拥有足够的水源。

这些地方,不用浇水,甚至某些情况下,甚至还要考虑水太多了会怎么样,稍稍努力一下,精耕细作之下,都能够达到四五石的产量。

没错,就是这样,早在宋朝的时候,有些产量,已经跟解放前产量差不多,在没有科学的种子之前,只要有足够的水和农家肥,粮食作物已经能够非常不错的生长。

水浇地,是周围相对较近的地方有水,可以通过浇灌的方式,进行浇灌,以保证农作物的顺利生长。

旱地,就是距离水太远,除非一些关键性的生长环节,才会努力的用水车拉过来点水,甚至完全不浇水的土地。

水可是说是生命之源,连生长最为旺盛,甚至可以说可以无需生长的杂草,没有水,也无法生存,仅仅依靠着天降的水,稍稍有点问题,就会减产,就算没问题,一年的收成,也大大的减少。

这实际上是中国北方常态,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旱田,只能够靠天吃饭,所以,大部分的亩产,不足的1石也是关键。

整个北方的水资源和径流体系,是有水的,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的旱田,原因就在于人力。

哪怕再怎么勤劳农民,也没有时间和力量,跑到一两里地之外去取水,那个劳动力,就要命了。

哪怕是小麦,一个生长周期,一亩地就需要300吨左右的水,以农民的担子,能够挑多少,恐怕,粮食没有打到,自己先要累死了。

可是通过沟渠连接,形成一连串的水网的话,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国农民的耐劳的程度,超过了世界上所有人,正是他们的辛苦,才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

只要兴建庞大的沟渠网络,让水可以在网络之中平稳的分布,水网周围一两里的范围之中,都可以变成水浇地,这样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勤劳的农民来说,他们完全可以承担这个强度的劳动。

一个水浇地,对于土地的提升,非常的可怕,看起来,亩产从1石增长到了2石,或者是2.5石,可是换算到一个大的数据上面,这是一个可怕的数据。

单纯是灵州和西北四路,就可以因此增加500万亩的水浇地,因此多打出来的粮食,非常的可怕,灵州将会一举的解决粮食问题,成为可以自给自足的存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